4个部位发现息肉,最好及时切除,时间一长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13036.html 一天要上10几次“大号”——但不是拉肚子,每次排山倒海的便意后,几乎只能拉出少量成形大便。20岁的小王觉得这么上厕所着实尴尬。 “不是有病吧?” 确实有病,而且还挺严重。 “肠镜检查时发现,他不但直肠内有2cm肿块,整个结直肠还有超过50枚大大小小的息肉。” 浙医二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栋说,小王总有便意,其实是因为直肠内的肿块和结直肠内密布的息肉,不停刺激肠道,才让他总想跑厕所。 病理结果显示:直肠2cm大小肿块是腺癌,结直肠息肉是上皮内瘤变。 为了切除直肠腺癌,同时预防息肉癌变,徐主任最后为他做了结直肠全切手术。
息肉,是很多人体检报告上的“常客”,有人看到它大吃一惊,觉得离癌症又近一步;有人对它不以为意,认为不过是小毛病。今天小九就来“起底”息肉,进一步了解它。 息肉——粘膜长出来的一个“肉疙瘩” 在临床上,息肉主要是指隆起于黏膜表面并向消化道腔内突起的病变。简单来说,就是人体某些部位多长出来的赘肉。而息肉最喜欢生长在人体的鼻腔、胃肠、胆囊、肠等部位。 息肉与癌症的关系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息肉的出现并不重视,总以为这多余的“肉”对健康没有影响。殊不知,息肉会演变成癌症。很多人不重视息肉,任其发展,直到出现症状才就医,一发现就有可能已经癌变。
不过,并非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这是因为大多数息肉为良性的,极少数息肉为恶性的。而良性的息肉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即使癌变也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因此,发现息肉,还是及时处理为妙。 哪些息肉易癌变? 息肉会变癌是事实,而人们需要了解的是,到底哪些息肉更容易变癌,需要得到重视。为此,小九给大家盘点了4种易变癌的息肉。 1.鼻息肉 鼻息肉大多发生在后鼻腔,一般息肉大小要大于豌豆时才会出现鼻塞的症状。由于这类息肉容易演变为鼻癌,因此在出现讲话有鼻音、鼻出血的情况时,最好采取手术把鼻息肉切除掉,防止癌变。 2.胃息肉 从组织学来看,胃息肉可分为肿瘤性以及非肿瘤性,而胃腺瘤性息肉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临床常见腺瘤与胃癌并存。另外,胃息肉是众多息肉中癌变几率比较大高的一种,比如腺瘤性的胃息肉,癌变率到达40%以上。一般发现患者出现胃息肉,临床都会建议患者进行内镜摘取,预防胃息肉癌变。
3.肠息肉 据调查数据表明,结肠息肉癌变的几率要比腺瘤性的胃息肉更高。 一般,结肠息肉主要多发于直肠以及乙状结肠,也可广泛分布于全部结肠。肠息肉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具有癌变的倾向,需要定期观察,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而非肿瘤息肉长得很慢,基本上不会癌变,如果没有出现症状,就可不管。通常,医生会在发现息肉的附近取少许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如果发现具有癌变的趋势,就必须得采取治疗措施或定期复查。 4.胆囊息肉 不少人认为,长了胆囊息肉就如同胆结石一样,不是什么大病,所以可以不用理会。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有些胆囊息肉会演变成胆囊癌。一般胆囊息肉可分为四类,分别是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以及胆囊腺肌症。其中前两类息肉不会癌变,而后两类息肉与胆囊癌有直接关系。 当发现胆囊息肉时,先通过CT和核磁检查了解其性质,如果是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在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但如果是腺瘤样息肉或胆囊腺肌症就不得不管了。一般这两类型的息肉一旦长得快、个头大且超过1cm,就得进行手术。此外,当胆囊炎反复发作时,也需要进行手术摘除息肉。 总而言之,不管是哪一种息肉,大家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忽视不理。毕竟息肉的出现,极有可能威胁到人的健康。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小编猜你还想看: 肠镜能发现早期肠癌,医生提醒:这3类人硬着头皮也要做肠镜检查 身上4个部位突然长“肉疙瘩”,别不当回事,可能是癌症的信号 五个症状不断出现,十有八九是恶性肿瘤,最好去检查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qisx.com/yqcj/8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爷头上长了颗米粒疙瘩40年没管,结果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