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93.html

为帮助同学们紧跟行业热点、打破纵向壁垒,促进知识裂变,实现个人转型,人大商学院MBA联合会品牌推广部协同营销俱乐部与活动策划部,于6月20日组织开展“城市领跑”汽车行业线上交流会,级MBA学员中的汽车行业精英们进行了深度分享。

Vol.1

嘉宾华涛

主题《疫情下的供应链变化——返本归真》

华涛同学有着13年的质量、采购管理经验,现任博格华纳北京采购经理,负责全球供应链整合及北京动力系统的零部件采购工作。

他分享了供应链整体概况以及后疫情时代的供应链变化。谈到,中国拥有较完备的一级二级供应链,令我国在疫情下快速恢复并发展。但后疫情时代,供应链从全球化逐渐走向全球各国经济自立,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大力推行产业政策。在此形式下,中国的供应链需更加自力自强!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位置无可替代,依然会处于全球供应链重要环节!从长远看,供应链成本压力会继续增加。

Vol.2

嘉宾周海宁

主题《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现状和相应机会》

周海宁同学有10年汽车后市场经验,曾任职于世界强品牌方及互联网平台;创建蓄电池全国O2O服务平台;熟悉后市场各品类;熟悉主机厂、4S渠道、独立维修渠道、电商渠道。

他认为,汽车后市场虽困难重重,但前景广阔。需要各品牌及厂商拥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建立能满足多方需求的服务体系。

Vol.3

嘉宾罗振图

主题《传统汽车的用户运营之路》

罗振图同学有着丰富的汽车行业从业经历,先后经过大型央企总部、旗下研发单元、某合资豪华汽车品牌、自主高端汽车品牌运营的历练。

他认为,从市场角度看,消费升级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增长逻辑,汽车市场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年,中国市场的电动车销量预测将达到万-万辆之间,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将迎来历史发展机遇。但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合资股比的放开、传统车企巨头的大象转身,都将给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带来巨大挑战。

Vol.4

嘉宾范克俭

主题《动力电池发展方向和路径》

范克俭同学曾就职于强企业、宇通客车、中国中铁,现就职于中国汽车领军企业长城控股集团,负责旗下动力电池板块的品牌公关事务。

他谈到,随着新能源汽车C端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真正开始进入市场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走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也带动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走向TWh时代(动力电池的生产规模将进入十亿千瓦时),这对电池的性能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大电池企业都在努力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研发,正在将人们的期望变成现实。动力电池的安全、品质和成本,这三大指标正在飞速更新与发展。因创新而前进,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Vol.5

嘉宾管志光

主题《公司与个人快速发展的诀窍》

——聚焦、结构化、坚持与变革

管志光同学获清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就职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历任工艺技术、项目管理、工艺装备/工程项目采购管理者、生产启动管理者,曾任福田汽车总部团委书记。

他分享了组织和个人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强调“达成企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具有一定的共性”。他把它总结为三个步骤:聚焦、结构化(系统化)、坚持与变革,并从组织、个人两个方面,分别就三个步骤进行了案例讲解式的分享。

互动环节话题讨论

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

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参与嘉宾:孟艋

孟艋同学任职于一汽大众,有着10年汽车市场营销经验的专家。他负责大众汽车品牌的数字营销等业务,在零售营销市场管理、公关策略、公关活动等领域很有话语权。

●孟艋观点

汽车产业正在重构,处在快速扩张期。智能汽车比智能手机的影响力更大,会有更多企业和产业参与。电动汽车(智能汽车)是智能时代重要的流量入口,石油定价权和碳排放权是另外两个内在的推动因素。可以预见,芯片在未来可以替代发动机成为汽车产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

●罗振图观点

从市场角度看,消费升级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原因。年,中国市场的电动车销量会在万-万辆之间。未来国外新能源汽车逐步登录中国市场,也将是对本土品牌的一个威胁与冲击。

汽车发展趋势对个人发展的

影响和应对策略是什么

参与嘉宾:张泽志

张泽志同学有着10年以上世界强汽车主机厂智能制造的工作经历,目前任职于国内某豪华品牌汽车有限公司,深耕于新车型导入、精益生产、智能制造、预测性维护等领域。

●张泽志观点

无人驾驶未来会对传统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冲击。无人驾驶网约车由于没有司机成本,因此运营成本有可能会大幅降低,竞争力会提升。未来一,二线城市的一般家庭可能不再会因为通勤需要而购买私家车了。虽然汽车行业的变数很大,针对个人而言,无人驾驶、新能源和传统车企的头部企业,将是不错的选择。

●管志光观点

汽车产业的新趋势可以概括为自动化、网联化和数据化,产品维度上,新趋势则为智能化、网联化和新能源化。在业内个人发展需要拥抱变革,同样,如果是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对未来更有信心!

两个多小时的线上分享与互动,令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分外高涨。感谢行业大咖们的精彩解读和大家的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qisx.com/yqcj/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