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车展的展台抑或4S店展厅的门头,捷达品牌向来喜于将“来自一汽-大众”、“大众汽车子品牌”这样的宣传语挂在显眼的位置,时刻在告诉每一位消费者:我可是一个有背景的新品牌。在一汽-大众的品牌背书以及较高的性价比加持下,面世两年的捷达品牌迎来不俗的销量增速,也正因得到一汽-大众的庇荫,捷达所走的每一步似乎都特别顺利。但捷达终究是一个独立品牌,其需要更多的决策权,决定品牌未来的发展走向。而这也被提上了议程。近日有消息称,捷达品牌将实行内部组织机构划转,把原来的品牌销售事业部从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大众品牌,划转至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及捷达品牌,调整后的捷达品牌产销业务将统一由成都分公司和捷达品牌负责。简单而言,即一汽-大众向捷达品牌“放权”了,捷达品牌拥有更高的决策权,将实现产销一体化,能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但改变的背后,捷达品牌和消费者能得到什么?又将迎来哪些变化?

捷达是大众攻占下沉市场的利器

顶着捷达车型在华市场经营三十载的口碑,捷达摇身一变成为全新的品牌,迈向年轻化市场。对于一向行事稳重的大众集团而言,将捷达车型独立成品牌的做法可以说是相当大胆。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大众不得不推出更为亲民的捷达品牌,以错位竞争的方式攻占下沉市场,保住市场份额。自年下半年正式推出品牌独立后的首款车型VS5以来,捷达品牌迄今也获得超30万辆的累计销量,销量增速不仅高于细分市场中的其他品牌,更为一汽-大众销量大盘贡献了不小的份额。显然,大众集团将捷达独立成品牌的这一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产销一体有利于决策效率

捷达品牌与一汽-大众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捷达品牌为一汽-大众的销量成绩添砖加瓦,而一汽-大众则赋予捷达品牌主流车企的强大体系支撑。后者所给予的远高于前者所提供的,捷达品牌的优秀离不开大众的赋能。而当捷达品牌掌握更多的决策权后,这样的发展格局是否迎来改变?在捷达品牌独立运营调整前,捷达品牌的决策需要向销售公司和成都分公司双向汇报,若要推出新车型或作出销售政策的调整,都需要至少“过两关”才行。事实上,“产销分家”模式也是许多传统车企采用的运营模式。而调整后,捷达品牌的产销业务则统一由成都分公司和捷达品牌负责,对决策层级作出相应的优化,能有效地提升决策效率。同时,销售端对于产品制造的话语权也将变大,也就意味着,作为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销售端,能更快速地将客户需求反馈到生产端,有助于品牌的快速调整及改进。像是近期推出的捷达VS7黑锋版车型,正是捷达品牌运营调整后快速响应需求的体现,该车采用整体黑化设计,能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同时,此次捷达独立运营的调整,也在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即一汽-大众中德双方股东对捷达品牌越来越重视,此前中德双方高层在车展多次为捷达品牌展台便是最好的佐证。

独立后的捷达更应注重宣传的新产品的提升

实际上,在国内汽车市场中,也有不少子品牌曾宣布独立运营,诸如启辰、思铭、DS等;更有如捷达一般从车型发展成品牌的代表,像是哈弗、欧尚、奔腾等等,但各个品牌间的发展境况都不尽相同,作为后来者的捷达能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同样是为了主打差异化发展路线,雪铁龙在年将DS独立成品牌,以高端化的身份进击市场。首款车型的推出便赢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随后因品牌影响力和宣传方式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呈明显的市场回落。自此,DS发展便一路萧条。捷达品牌与DS的相似之处在于,本应作为车型出现在集团内部,为了迎合市场发展而选择了独立。而从产品定位的角度来看,启辰与捷达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同样走亲民路线,初代产品基本承袭于集团现有车型打造,有高性价比的特点。但也正因如此,在同级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情况下,这些车型的竞争力会略显薄弱,虽然有着合资品质背书,但消费往往更倾向于新产品。对于捷达品牌而言,目前亟需加大品牌的宣传广度,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号召力,避免像DS品牌般缺乏宣传而失去市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qisx.com/yqcj/1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