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带货都夸好,揭秘低调潜行的中兴
11月29日,罗永浩在直播间带货了一款路由器,在介绍时提到一句罗氏语录,“可能是东半球信号最好的路由器”。这款路由器就是中兴AXPro,据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介绍,这款产品目前是全球发货量第一的CPE(无线家庭路由器),在海外市场排名第一。 这是中兴创新的一角,消失在热点新闻中许久的中兴,其实经历了年因10亿美金罚款导致的大幅度亏损,以及年扭亏为盈,年实现千亿营收的逆袭故事。 据了解,年中兴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11.8%;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42.6亿元,中兴三大业务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运营商网络同比增长11.2%至.2亿元,政企业务同比增长23.1%至.7亿元,消费者业务同比增长7.8%至.6亿元。 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提到,中兴通讯成立36年了,在85年成立开始,我们就是秉承一种初心叫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便利的通讯。第一个曲线,传统的主业曲线,就是运营商市场,目前我们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在运营商市场。 第二个曲线,是后续我们需要扩展,重大拉伸的,就是在政企消费类市场,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以及中兴正在进行布局的我们的新业务领域,像数字化转型的服务以及我们汽车电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定义为第二曲线。 如今中心的产业与业务的真实发挥在那情况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实现长效发展?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中兴通讯综合方案总工朱轩、中兴通讯新品导入及工艺部部长郑华伟向媒体做了专业解答,以下是中兴与多家媒体的对话精华整理: Q:应用了5G智能制造设备后,到现在能替代百分之多少的人工? 郑华伟:谢谢。关于这块5G+工业的智能制造升级方面人力替代的关系,我们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比方说它是在一些场景化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场景方面替代的就是比例高一点,5G+机器视觉+AI的应用在我们质检,替代人眼或者报表分析方面这块融合方面我们有典型的应用叫5G+机器视觉云质检方案,可以在适用场景里面替代掉人,这是我们一般用它的长处。还有一种在我的身后有很多我们自研的5G+云化AGV,原来都是通过人工周转物料、搬运货品,像这些场景机器也可以做到。 Q:请问滨江工厂位于南京的江宁区,有很明显的区位优势,滨江工厂如何和周围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怎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 郑华伟:我们当初建设这个基地的时候,选择这个位置也是跟南京滨江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相结合的一个区域,本身我们过来时候也是看好这个产业链的一个协同发展,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有时候本质上是产业链的竞争,我们现在产业链要健康发展,我们才能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其实现在中兴通讯在建设工厂以后,我们已经是滨江开发区的龙头企业了,同时也和产业链在这里扎根生产,在这里把我们像5G+我们自己融合的技术能力先在中兴通讯内部打造成熟,转化成我们一个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我们把成功的经验也是分享给我们的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希望他们也从5G+新技术的发展中受益。跟我们一起有这个竞争的优势。比如说像5G云化AGV还有5G+机器视觉,我们有比较多成功案例。 除了在我们周边以外,我们把解决方案已经成功的复制到我们全国好多个地区的龙头企业。我们也希望,也愿意,除了我们自己产业链的合作伙伴之外,我们也愿意把自己的能力开放给我们全社会,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是我们本身的一些初衷,也是公司的一个成为我们数字经济筑路者的宏大的愿景。 Q:因为我就是南京人,家也在江宁区,离滨江挺近的。所以我对滨江工厂还是挺感兴趣的,关于二期有哪些可以期待的亮点? 郑华伟:我们中兴通讯的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在公司内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希望在基地打造一个永无止境或者极限探索的样板案例,不但成为行业里面的标杆,甚至想探索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闭环的典型的案例,要把这个路走通。所以公司有一个极致滨江项目在牵引我们,一步步规划建设,分为一、二、三期这样。 一期我们已经运用了10多种5G+多种技术融合创新,根据经验提炼出来“用5G制造5G”的理念。二、三期规划了16大类,60多个场景的典型的应用,目标是未来实现全连接的5G工厂,经过几年持续的版本的迭代,建设成非常极致的数字化的智能化的甚至黑灯的一个工厂。在二期,在今年和明年,我们会持续加深5G+创新应用的深度,比方说我们今年已经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在推广应用的5G+云化PRC,另外从广度上来说,我们也在持续拓展它的场景。从一个场景,比方说物流接驳的控制,到整条线体的控制,在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加深。三期会在5G+云计算+大数据方面有所期待。总的来说,二、三期会规划建设越来越多的场景,越来越多的应用,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惊喜。 Q:关于5G工厂一些未来的规划,是否会在其他地区,甚至我们国内有很多普通的工厂,他们如何升级为5G的工厂?怎么赋能他们? 郑华伟:其实中兴通讯现在有5大制造基地,在明年的上半年正在建设的还有我们西安的手机的智能工厂,也在建设中,我们会把现在在南京滨江工厂的一些成熟的应用和技术的能力率先在我们公司的5大基地里面进行共享和推广,同时我们也会汲取其他基地的创新的做法,在南京的滨江基地进行应用。 我们中兴通讯本身就是致力于成为数字经济的筑路者,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单是高度重视我们自己的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设,我们还非常重视把我们能力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内部叫原子能力或者ICT能力的模板,率先在工厂内部复制,在我们多个基地之间复制,同时在电子制造行业去进行复制推广,同时也可以跨行业,我们有好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的团队和产品线,我们其实非常愿意布局现有我们中兴通讯自己基地的复制,我们也非常乐意向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向整个社会去开放推广。这是我们整个公司在这方面的思考。 Q:咱们的5G工厂应该有个5G技术作为基础技术,还有AI技术、机器视觉、和图像结合的技术,在生产中5G技术和其他技术是怎么进行配合的? 郑华伟:对设备来说要提出向数字化转型,本身5G是一个技术底座,我们自己提供一个连接的更好的能力,我们有一些场景,刚才您说到的我也非常赞同,其实在我们思考中,我们生产的过程中,或者规划建设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非常难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其实不仅仅局限于是用5G的技术还是机器人技术或者用机器视觉或者AI,包括我们用了很多云计算、数字孪生技术,这些技术内部定义为技术的底座,它怎么融合?为什么我们非常鼓励融合创新?因为它的解决方案不是一种技术能提供得了的,所以我们5G,更多的是构筑我们一个非常底层连接的技术,举个例子,5G云化AGV,原来要做到一个导航,要布接入端还有响应的时延,其他技术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5G技术来了之后,我创想的能力,具像性,比如AGV在实验室里面可以密度更高,相互之间不再干扰了,并且它实时高清的图像能力非常强,时延比较低,另外要进行路径判断和调入或者构筑地图的时候还有大量的算力,恰好5G+边缘计算的能力,这可以用5G帮助他构建能力,当我的AI和大数据的链,就是算力也非常大的时候,5G整个精准云网,工业方面的精准云网可以为他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把我解决方案变的更具有竞争力,可实现性更强。 还有一个XR,无论AR、VR、MR,以前便携性不很好,移动的话不方便,生产当中要用这个技术的话,过往没有5G有一定局限性,有5G的话我可以让我可穿戴的佩戴的感受或者体验比较好,另外在便携性方面,只要有5G精准的云网网络我也不再受限于范围。其实在内部我们也是鼓励叫5G+多种新技术的融合创新,不再局限于说非要用某一种技术来解决,其实很多要支撑解决方案的闭环,有很多所谓传统的技术,比如自动化控制技术还有一些机器人的技术,还有一些发展很多年的自动化非常底层的,无论是条码等等,这些东西我们会综合应用,达到一个比较竞争优势的综合的解决方案。我们内部一直强调叫“5G+多种新技术”的融合创新。 Q:刚才咱们展馆里有首个屏下的摄影手机,我还听到咱们一个行业消息,第一个首发骁龙芯片的智能手机企业,而且要在西安新建一个厂,智能手机这块目前是不是比较发力的状态? 陈志萍:从集团品牌来看我会从公司整体战略的角度介绍一下终端整体在公司里的战略的布局情况,中兴终端来说有很多创新的,刚刚说的评价是其中一个创新点,中兴终端的布局我们也是考虑从1+2+N的战略,终端有三大品牌并行在走,一个是中兴的Axon、努比亚、红魔,在我们的旗舰机系列,其实一直都是跟业界的其他的同业在一个水准上一起在做的,同时在一些创新上像三主摄包括屏下一直在做业界的前沿的探索。刚才问到西安的智能制造,做终端的智能制造,我们在西安有一个智能制造工厂,终端的智能制造工厂,其实在长沙我们也有一个终端的生产制造的基地,从整体的终端布局来看也是作为中兴下一段的投放的重点,包括我们也会有一些线下的门店的投放,也有一些新的在品牌、渠道、经销商方面的动作。 Q:目前碳中和已经成为了全球共识,也了解到中兴通讯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有所举措,具体有哪些举措?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志萍:碳中和,首先企业来说要有自己的目标,其实中兴的一个目标是先于年达到碳达峰,先于年碳中和目标的达成。首先我们成立一个碳中和战略团队,从公司层面统筹整个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这样一个战略目标的推进,我们是从整体企业的运营,包括我们供应链,包括我们的产品的创新,还有我们的行业和伙伴的应用,这四个维度是逐层的由内核向外延全面战略的规划。 在整个绿色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其实中兴本身是一个提供通讯产品的公司,通讯行业在整个所有产业链里面,在整个碳能源消耗上其实占比并不高,应该说只有百分之二点几,但它能够撬动10倍的,因为信息产业的本身的技术创新带来的碳节能,可以撬动10倍的整个产业的碳消耗的成效的提升。所以从中兴通讯本身做ICT产品本身来看,我们在自身的产品设计上会比较聚焦在怎么让产品更节能,更能够赋能其他的传统高能耗的产业,去降低它的能耗。所以我们推出了节能的通讯产品,像更小的体积、功耗的5G设备,我们的边缘计算的设备,我们电源产品,我们数据中心的产品,这些产品其实是应用到我们的客户部,我们把产品本身跑下来了。再有这些低能耗产品让行业有更低能耗的消耗,我们帮助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高能耗的一个应用场景,为什么大量数据中心都会在贵州那个地方,因为温度低,那么我们数据中心里面,中兴下调我们服务器产品、能源产品,在数据中心高能耗的场景下,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让它的能耗降低。 还有我们帮助冶炼行业,钢材,钢厂,降低他们的能耗。所以从整个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来看,中兴不仅仅从自己在做,我们也帮助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在做。 Q:您刚才也提到我们中兴的5G能力可以帮助很多行业降低他们的能耗,包括各行各业在进行数智化的转型,中兴的5G能力除了能够帮忙他们降低能耗还能够带给他们哪些赋能?能否结合行业合作伙伴的实例再为我们介绍一下。 陈志萍:中兴前面做的5G,5G怎么来改变这个社会或者是为行业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到底怎么体现?因为5G的作用现在争论比较多,因为TOC类的感觉不到,只是说性能有增强,它更多是对TOB行业价值的赋能或者是价值的呈现,其实对于TOB行业来看就是让企业达到三省“省心、省钱、省力或者省事儿”,5G现在从我们认识本身来看,第一让产业的连接变的更加高效便捷,因为5G解决了过去连接没办法解决的事情,过去连接有wifi、4G或者有线方式,那5G解决的是上行通道带宽的问题,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更多的是解决企业的一种有自身场景特色的一些工业场景的连接,比方说像我们在码头,港口行业里面廊桥的吊车,过去没有办法通过现有的连接方式去实现高效、可靠、低成本连接的,过去用光纤容易折断,周期特别短,现在用5G方式实现远程控制,5G实现低成本、高效的连接,我们可以使得港口的作业效率更高,这是一种典型的,让企业主更省心,更省事儿的案例。 还有一种是改变人力的一些对于危险环境的生产的融入,技术改变人的生产过程,改变人的危险性的操作环境的一种替代,替代这种场景。像中兴和矿山去合作,减少了过去由人由矿工做这种作业面的场景的一些,通过技术创新减少人员的代入。有几个数字,我们和一个黄陵矿业合作,用5G做了5G矿山的专网,通过这个专网打造全感知、全连接和全智能的智能矿山的场景,使得5G矿山作业人数减少了40%,单班的下矿级人数减少10%到20%,移动式无人巡检方式使得巡检效率提高25%,通过机械化节省了40%的人工成本,这是从矿山本身来看,省钱,还有提高人的安全性,这是两个维度,是呈现出5G来赋能我们行业的。 Q:您刚才提到镁矿行业、冶炼行业,我们中兴帮助从前危险的作业场景不再那么需要人工,有一些人工的场景被替代,冶炼行业也是帮他们省钱省能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兴的研究创新方面的投入是不是随之增加了很多? 陈志萍:我们研发一直在持续投入,近十年年均研发投入超过亿元。这种研发投入占比是我们始终在当前大的竞争环境下保持一个领先的基本的企业战略。我们投入一方面从人,再一个从资金,再一个是组织上的保障,中兴现在7万左右的员工,我们有超过3万多研发人员,其中博士硕士占比达到35%以上,研发人员人的梯队的保障是我们研发持续保持领先的一个基本的元素。 另外就是资源投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研发,是我们持续保持领先的另外一块。 第三是组织上,我们内部有创新的组织,同时我们也和行业内其他的合作伙伴,研发机构,包括高校也形成了一些创新的项目,不仅仅是在当前的创新产品上我们会去投入研究一些前瞻性的技术。中兴的研发创新的理念是“坚持将最难的事做到最好”,什么事情最难,其实就是底层的核心技术研究最难,因为它需要时间沉淀,而且需要持之以恒的去投入,这个底层技术,其实对于当前来说大家感受比较深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芯片的技术,操作系统的技术,数据库软件架构还有我们一些算法,恰巧在这些领域中兴一直都是持之以恒的去投入,我们芯片已经有25年研发历史,像数据库、操作系统有18年以上的投入了,所以我们从CT向ICT转型,现在能够进入新的集成电子,其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只有在这些核心技术上有研发,有持续不断的靠时间的积累去做投入,才可能在新的技术领域,新的方向出来的时候能够胜出,能够有这样的一些机会去融入,去领先。 Q:我们在推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刚才也听您介绍一些案例,很多面向重点大型企业,对于整个中小企业这块数字化转型我们要考虑什么?有什么计划没有?第二个问题,在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当中我们所侧重的重点领域是哪些? 我们前面介绍的案例是大型的一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当中,其实数字化转型本身是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也涉及企业组织上要去做一些思想性的转化,战略性的转型以及还需要有一群人对于这些适合自己的组织特性,对于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阶段节奏,会要有一些专门的团队去和内外部的提供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一起来做这件事情,而且在这个数字化转型当中,它面临着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挑战。而且在过程当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他需要有耐心,有恒心,还要有容忍心,也是为什么说一般的数字化转型会从大企业开始做,因为他具有这种基础或者有这方面的一些资源去保障。 但并不是说中小企业不需要,我们现在也在中小企业要跟上社会的发展,也要做数字化转型,要快,其实我们面对中小企业我们也提出来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可以去选择,就是选择一些从简单入手,选择平台去入手,针对这个中小企业我们也做了一些,抽象出一些模型,包括我们提供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低成本、高聚合,边缘计算的一些方案、模块,它其实就是针对中小企业在前期数字化转型,面对网络,面对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底层基础设施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资源投入,我需要有一些快速部署,省心、省力、省钱的方案,我们也针对这方面的需求开发了一些针对性方案,能够和我们运营商伙伴一起打造这样一种快速可上车的模型,帮助他们去做。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数字化转型中兴的角色是什么?这个和我们当前提出来的一个形象定位是非常契合的一个描述,数字经济筑路者,我们是做底层的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云、网和算力,包括边缘云等等,其实是提供基础设施还有一些核心的平台。我们还是要和产业的合作伙伴一起探索跟他们的场景相关的一些应用和方案,一起来做。中兴并不是做所有,我们非常清楚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以及我们提供的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方案是什么。 Q:咱们在汽车电子这方面的进展还有未来的规划我比较关心,因为未来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燃油车企的转型都需要汽车电子这块做一些相关的改进,中兴在这方面有哪些布局? 陈志萍:今年3月中兴成立了汽车电子产品线,我们成立汽车产品线也是为当前的汽车电子行业提供中兴的一个底层的能力,前面也讲,我们数字化转型是做底层基础设施,作为汽车电子同样的中兴是愿意做数字汽车电子行业的底层的基础部件,以及我们底层的一些平台,来为我们汽车电子行业提供我们自身的原子能力。 汽车电子目前来讲我们还是提供底层的芯片,底层的部件以及我们底层的算法包括我们操作系统等等。 目前我们公司系统产品研发流程体系获颁ISOASIL-D级汽车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表明我们的操作系统已能够全面支撑汽车行业最为严苛的功能安全场景研发的需求。我们也和像一汽、上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上汽的两个子公司也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现在车企有自身的战略布局,在其中,中兴也是做好自己在汽车战略里面的定位,我们做汽车智能制造的部件供应商,做好自己的基础设施,做好我们在计算以及在连接方面的一个原子能力的赋能。 其实提到汽车电子,本身除了智能汽车电子制造,我们还有一个是车联网。车联网这块中兴也有布局,我们其实想提的就是叫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连接的网、智慧的网、智能的云,所以车联网这块中兴的进展也是比较快的,我们有跟国家相关部门,行业的主军,一直在做“新四跨”的测试和实践,这块进展也有一些新的信息,如果媒体朋友感兴趣也可以提供这方面详细的信息给到大家。 Q: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技术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让大家包括产业各方面对安全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qisx.com/yqbs/12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聚焦315一汽大众车主亦陷入DSG故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