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国内主机厂“黄埔军校”的一汽,正是因其人员流动原因频频,甚至很多主机厂骨干只要听到东北口音都可以攀出一汽的“大院系”。但是作为一汽亲生子的一汽-大众,却罕有听闻人事变动,一来市场一哥的金字招牌,二来整体稳定的组织架构,但是近两年随着市场的萎靡,一汽-大众也出现了跳槽风潮。究竟跳槽引起的衰落,还是衰落引发的跳槽呢……

“四大金刚”集体跳槽

今年10月26日,捷豹路虎中国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简称:联合机构)宣布最新人事任命:即日起,刘万佳先生将接替王军先生,担任联合机构售后服务执行副总裁,全面负责捷豹和路虎双品牌在华的售后服务业务。如果不是业内相关人士,可能对于此次任命不是很敏感,但是作为从业者都发现有些问题。因为刘万佳的身份——来自一汽车-大众。

更值得注意的是,刘万佳是近两年来,继庞忠智、李晓飞、马振山后,第四位从一汽-大众离职加盟捷豹路虎的高管。可能很多人思路都是捷豹路虎为什么盯着一只羊薅羊毛,而侃车君看到的是一汽-大众的顶级人才流失。

另外一个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信息是,今年9月18日,一汽集团召开深化改革工作动员会,对组织结构和人事进行重大变革,一汽集团按照流程,率先竞选、决策并内部宣布正职人选。一汽集团关键核心板块,一汽-大众和一汽轿车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易位。其中,一汽-大众总经理张丕杰将调任一汽集团采购部部长,负责红旗采购业务,原职务由一汽纪委副书记刘亦功接任。而一汽轿车总经理胡咏将调任一汽集团战略管理部部长,原一汽集团规划部部长付炳锋调任一汽驻京办主任。

高层的人事变动,与高管的离职跳槽,是否有必然联系,侃车君不敢以小人之心度之。究竟是“山头”变换引“地震”,还是为了企业个人的双优选择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此消彼长下的一汽-大众

在看一汽-大众市场表现之前,我们先看看“薅羊毛”后的捷豹路虎。在今年2月起出任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特别项目执行副总裁之前,刘万佳曾担任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捷达品牌市场部部长,具备丰富的汽车行业从业经验,在售后服务、市场传播及产品战略等领域颇具建树。

而在去年9月,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的力邀下,马振山正式加入奇瑞捷豹路虎。在此之前,马振山曾担任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与马振山同期加入的还有前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公关高级经理李晓飞,和以上三位一起出生一汽大众的还有于年初正式出任捷豹路虎,现任联合机构销售执行副总裁,领导捷豹和路虎双品牌在华的销售工作的庞忠智。

而在。先后招揽的这四位前一汽-大众高管,后全新全球战略“重塑未来”的指引下,捷豹路虎于年结束了在华销量三年连降,取得了9%的同比增长。由此可见,无论是对豪华品牌还是经济型品牌的传播和营销,他们都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和深刻见解,这对于仍在重塑品牌定位的捷豹路虎来说非常重要。

那么如此出色的人才流失,是否因为一汽-大众人才过剩呢?我们看看大众最近的市场表现:

看似销量一路上扬,似乎前景光明,但是我们再看看市场对比:

不仅零售端让出了一哥宝座,距离新贵比亚迪,距离也越来越远,而随后的吉利汽车更是来势汹汹。更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如今包主第一集团,第二地位,并不是产品力提升,更多依靠市场终端降价。

以降价来保销量,本来就是饮鸩止渴。如今又面临内部人员流失,一汽-大众隐患不小。

人员变动的背后

市场化大前提下,企业间人员流动再正常不过。但是对于一汽-大众这样曾经的业界龙头,可以说各路精英趋之若鹜,为何从市场、到管理各层级骨干如此频繁跳槽,似乎有些不正常。与之成反比的是一汽-大众的市场销量和份额。

借用《天下无贼》里黎叔的一句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事实真的如此吗?造成当前人事流失和终端下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侃车君将在《车谈

从人事变动,看一汽大-众的兴衰(上)》继续为大家分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qisx.com/yqwh/1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