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退场19家公司撤离

截至12月1日,时代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一共有家创业公司关闭(包括被收购),占新成立公司总量的23%。在创业公司关闭数量的行业分布统计表上,关闭最多的创业公司中金融行业占据榜首,汽车交通位列第五,今年的11个月中共计关闭了22家,除去三家共享单车企业,汽车行业合计关闭19家。

5年一道关

资金是王道

据不完全统计,只有不到八成的公司在初创的三年后还能存活下来,能存活到5年以上的企业不足7%,10年以上不足2%。除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行业洗牌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缺钱”恐怕是导致这些创业公司没能挺下来的最主要原因。除了Roadstar.ai融资金额近9亿元、十一平米车养护和壹壹租车的融资金额分别为万元和万元以外,其余的创业公司融资金额均在百万元级别,更有9家公司“至死”也未能获得投资。

“资金短缺,是创业公司们在今年面对的首要问题,投资者对于创业公司的投资热情明显下降。”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前11个月关闭的家创业公司里,有55%的公司直到关闭的最后都没获得投资。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创业项目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或者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则反映了目前金融环境导致投资人资金同样紧张,投资时候更趋谨慎。

容易进同时也容易“倒”

自我可以造血是关键

汽车后市场因为投入成本低、进入门槛低,易受到创业公司的青睐。但在今年关闭的19家汽车创业公司中,超过半数的创业公司选择从汽车维修、保养、二手车以及金融领域切入,类似于“十一平米”车养护这样的企业,虽然获得了较高金额的投资,但最终却仍然未能存活下来。这充分说明,汽车后市场主打商业模式创新,进入的门槛低,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由此导致生存门槛高。

“多数后市场创业公司因为资金不足而难以为继,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自身的盈利能力堪忧。”一位汽车行业投资人毫不客气地指出,许多乘车、出行和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似乎都没有可行的、能够产生利润的模式。这样一来,到某个节点,资本的供应就会枯竭。

“资本对于一个产业的支持最长不超过7年,平均时间为4~5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直言,资本市场的浮力是变化的,在产业和企业起步初期,大量的资金涌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但此后会慢慢减少,很难形成持续的资金支持。

汽车行业是开放的、包容的,但与此同时,竞争是公平的,更是残酷的。投资人建议,创业公司要着力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尽快提升自己的“造血”能力,而不只是一味地“烧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加拿大指大众12.8万辆汽车违反排放标准

据路透社报道,加拿大的一家政府机构表示,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公司被指控向加拿大进口的近12.8万辆汽车,违反加拿大的排放标准。

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委员会(ECCC)指出,大众进口车型不符合排放标准规定,被控违反60项加拿大环境保护法。这些指控包括提供误导性信息的指控。法庭听证会定于12月13日在安大略省法院举行。

对此报道,大众汽车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已经全面配合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调查。

上述发言人补充说:“在听证会上,双方将向法院提交一份建议的辩诉解决方案,并寻求法院的批准。”

年,ECCC启动了一项针对大众进口某些车型的调查,据称这些车型配备了被禁止的“减效装置”,降低了排放控制系统在正常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

大众“排放门”事件最早于年在美国引爆。当年9月,美国环境保护署等相关部门指控大众汽车所售部分柴油车安装了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可以使汽车能在车检时以高标准过关,最大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

当时,全球约有万辆车辆受到影响,罚款和车辆维修费用高达亿欧元(约合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该大众已为“排放门”丑闻支付了亿欧元(合亿美元)的罚款、车辆改装和法律费用,还引发了全球对柴油车的抵制。

上周,德国检方突击搜查了大众汽车位于沃尔夫斯堡的总部。这是针对大众“柴油排放门丑闻”的最新调查。德检方突击搜查与一项针对搭载EA型发动机的柴油车调查有关。EA型号发动机是EA的继承者,后者是大众“柴油排放门”的核心。

去年6月,德国检察官扩大了针对奥迪的排放作弊调查范围。随后,奥迪前首席执行官鲁伯特·施泰德因试图隐瞒与柴油排放调查有关的证据而被慕尼黑检方逮捕。

10月,因其V6和V8柴油发动机不符合防污染标准而存在违规行为,奥迪被德国相关部门罚款8亿欧元(合64亿元人民币)。

一汽马自达或售卖召回车

年的国内车市有点凉,销量滑坡加剧了车企品牌格局的裂变,国内车市凸显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在今年中国车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日系品牌成为逆势走强的“黑马”;另一方面,马自达成为“黑马”集团中的另类,月销量出现“13连降”,10月份销量仅1.98万辆。   

涉嫌销售召回车辆

并未如实告知客户

早在年12月12日,就发生了辆一汽马自达CX-4(2.5L)轿车,因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突然熄火而被实施集体故障召回。

意想不到的是,时隔近3年的年9月份,北京的韩先生驾驶的马自达CX-4在行驶途中遭遇熄火。进厂维修的结果显示,韩先生2年前购买的这辆马自达CX-4正是当年召回大军中的一员。更让韩先生无法接受的是,自己以新车价购入这辆召回车辆时,4S店竟从未告知韩先生,在韩先生维权时还发生了篡改购车合同的纠纷。

据韩先生回忆,今年9月份的某个晚上,他驾驶马自达CX-4以7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路上行驶时,车辆突然失去动力,无法正常行驶。“就是踩油门给不上油了,随后车辆仪表盘上显示熄火状态。我依靠惯性将车辆停止路边后,多次尝试重启车辆,但始终无法启动。”最后,韩先生不得已联系了保险公司,将车辆拖至马自达4S店进行维修。

 

“我第二天前往4S店了解情况时,才从维修人员处得知,这辆车曾经被召回过,而且这一批次的车辆都有这个问题。”对此,韩先生认为,车辆召回的时间是在自己购车之前,店方在出售前有义务告知车辆召回情况。如果自己知道这辆车并非新车,而是召回车辆,肯定不会选择该车型,希望店方做退车处理。

但4S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情况(车辆系召回车辆)当时告知了消费者,而且还签字确认过。据上述工作人员出示的交车确认单显示,交车单下方有手写的告知内容,已尽到告知义务,交车单上确实有韩先生的签名。

对此,北京岳城律师事务所孙荣达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交车单上表格之内的内容是供双方进行选择确认的。在表格之外的其他内容则视为双方对内容的增加或变更,需要双方签字盖章确认之后才能生效,否则无法证明销售一方已经明确告知消费者。

孙荣达律师认为,如果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商家确实隐瞒了“销售车辆是召回车”的情况,将被视为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做退车要求并要求3倍赔偿。

(点击图片查看历史文章)

挑战极寒柯迪亚克GT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牙克石站夺5冠

斯柯达

“金领结”首款纯电产品性能解码

雪佛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qisx.com/yqjg/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