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长春天朗气清,在这个寻常的冬日里,一场里程碑式的庆典让这座东北老汽车城重焕荣光。11月19日,一汽与奥迪的合作迎来三十周年纪念,在一汽-大众长春工厂里,亲历岁月的几代中德汽车人穿越时空、重归原点,见证一汽奥迪三十载春秋的开拓与进取之路。

如果非要在中国的高档车市场寻找一个具有时代感的坐标,一汽奥迪无疑首当其冲。从第一个将4S店服务模式引入中国,到独创“全价值链本土化”合作模式;从率先为中国消费者研发生产“加长版”奥迪A6高档轿车,再到成为第一个在华销量突破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一汽奥迪成为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德合作最生动的写照。

时光流转,中国的大门越打越开。站在产业风云聚变的浪尖,一汽与奥迪再度升级合资合作模式,宣布从“全价值链本土化”向“全价值链共创”转型,并开启“全领域合作”的新合资时代。而这,也谱写了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外合资企业携手“再出发”的全新范本。

首开中国汽车业合资合作模式变革先河

“一汽与奥迪合作三十年书写了一个关于创新、变革和友谊的成功故事。从年开始合作生产奥迪车型以来,双方的合作成为了大众集团在全球最成功的合作之一。”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迪监事会主席迪斯说,“一汽和奥迪开拓了中国高档车市场,并成为了该市场中的先锋力量。”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赫伯特?迪斯博士

30年前,中国汽车工业依然非常落后,轿车生产几乎是空白。年5月17日,一汽与奥迪在长春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和大众公司向一汽转让南非工厂奥迪车身旧模具的合同,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高档车技术转让合同。随后,数以千吨计的图纸资料从德国奥迪总部英戈尔斯塔特运到中国长春。伴随首款车奥迪的下线,一汽和奥迪在中国也逐步建立起达到全球领先水准的生产标准和质保体系。

年11月13日,一汽-大众与奥迪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生产。奥迪从此成了第一个在中国合资生产的高档汽车品牌。

“中国一汽与奥迪的牵手合作,恰逢时代的机遇,更是双方洞见和勇气的成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说,“正是因为中国一汽和奥迪的合作,才真正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高档汽车的新征程,并真正引领了中国汽车消费进入高端豪华的新时代。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

时而至今,一汽奥迪已连续30年蝉联中国高档车市场单一品牌销量冠军,并23次摘得J.D.Power公布的“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冠军和“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冠军。这些傲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件秘密武器——一汽与奥迪共同造就的“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基础上,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一汽奥迪模式”,这让奥迪成为最早在中国开启本土化进程、也是本土化程度最深的高档汽车品牌。

这一模式,使一汽-大众奥迪在研发、制造、供应链、营销等全产业链获得了不可复制的强大体系能力,并推动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比如:一汽-大众建成了国内最高标准的实验中心和最完整的研发体系;在五地六厂的布局中实现了高档车产业链的快速复制;一流的质保体系、供应商体系和管理体系,保证了国产奥迪的顶级品质;强大的经销商网络和营销体系更助力一汽-大众奥迪持续引领高档车市场。

再出发,拥抱新合资时代

作为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汽车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奥迪的第二故乡。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剧变,奥迪正积极应对数字化、城市化、可持续化等带来的挑战,并从单纯的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作为有力支撑,中国市场正成为奥迪推进整个品牌战略转型(一汽-大众奥迪战略)的“原点”。

迪斯透露,未来,大众集团将以提升本土化研发能力为重点,扩大与一汽的合作,年之前,还将投入亿欧元用于新技术的研发。奥迪股份公司财务和中国事务董事宋寅哲也表示,未来奥迪会将更多的研发工作转移到中国,并推出更多中国市场专属车型,比如全新奥迪Q2Le-tron和奥迪A6Le-tron等。

“中国一汽将积极扩大和加强与合作伙伴奥迪、大众的合作,共同探索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品牌、产品及平台,新能源、智能网联、移动出行等众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创中国汽车产业新时代合资合作的新篇章。”徐留平说。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放宽汽车等制造业的准入限制和外资股比限制已是大势所趋,汽车行业也进入了全面开放的倒计时,合资合作模式无疑再次迎来了新拐点。面对进一步的开放,一汽奥迪针对合资合作新模式迈出了创造性的第一步。

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奥迪股份公司正式签署《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年3月,中德双方再次签署《成立一汽奥迪销售公司的谅解备忘录》和《建立移动出行和更多的数字化业务相关服务新合资公司的谅解备忘录》,基于全面升级互利友好合作关系,加速新兴业务布局,推进企业和品牌的长远发展。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亦功、第一副总经理赛德利,共同介绍一汽-大众奥迪品牌未来发展规划

“我们将从‘全价值链本土化’向‘全价值链共创’模式升级。‘全价值链共创’将开启一汽-大众奥迪中、德团队,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创、共享、共赢的崭新画卷。”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亦功说。

首先是共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研发体系。未来,一汽奥迪将具备高档电动车批量开发能力,根据中国用户的需求,开发专供中国市场的车型,同时推进出口计划。到年,一汽奥迪将成为中国高档新能源车的领导者,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超过30%。

其次是共创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一汽奥迪将实现生产模具和设备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这将一方面支撑未来大量奥迪新产品的国产,另一方面快速填补国内高端模具、设备开发与生产的空白。同时,一汽奥迪还将与世界领先的信息科技企业合力建设“智慧工厂”,为奥迪产品在未来实现规模化定制做好准备。

更重要的是共创高端数字化移动出行体系。一汽奥迪正在参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的建设,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国家标准的制定。未来,中国首个由汽车品牌打造的高端移动出行产品Audiondemand+和myAudi一站式线上平台将拥有超过万活跃用户,为用户提供全数字化用车体验,使一汽奥迪将成为高端移动出行第一品牌。

以合资之力反哺中国汽车崛起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一汽与奥迪合作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个案”本身,而成为了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具有“普世意义”的事件。

30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才刚刚起步,百废待兴,没有经验和基础。而3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百花齐放,自主品牌强势崛起。而这其中,正是得益于像一汽与奥迪这样的合作探索,为中国汽车产业培育起了一大批优秀的本土人才、供应商体系等,为自主品牌地崛起积蓄了资源和能量。

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汽奥迪是最早开创并掀起“加长”风潮的企业。在对奥迪高档车型进行本土适应性开发的过程中,中方技术人员参与到产品的二次研发中,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以新奥迪A6L为例,全程参与的中方人员多达人,每人在奥迪总部的培训时间均不少于一个月,甚至有中方人员长期在奥迪总部不同岗位上就职。在不断深化的合作过程中,一汽多次派遣研发人员到德国奥迪公司进行培训,学习产品、生产、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反来应用到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中来,为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以及其他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在供应商体系的培养方面,30年前奥迪刚进入中国生产时,能符合奥迪标准的本地供应商更是屈指可数。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高档汽车品牌,一汽奥迪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开启了豪华品牌汽车配套零部件的国产化之路,使得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迅速提高,不仅为后续国产的豪华品牌配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奠定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高端化的基础。在一汽奥迪的扶持下,中信戴卡、福耀玻璃、宁波福尔达等一大批本土供应商逐渐成长壮大进入全球零部件的竞争体系,为中国自主品牌培育了成熟的上下游配套体系。

在新时期,一汽与奥迪将共同打造“多元开放,价值共享”的全领域合作平台。双方将以价值链延伸为方向拓展合作广度,在产品、服务、出行及衍生服务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以创新研发为核心加大合作深度,共同参与产品前端研发、新能源智能汽车研发以及制造设备的研发等;以产业链协同共创为契机提升合作价值,与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共同布局智能制造。而这,也将继续为中国积累更多资源。

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拓荒者、先行者和引领者,一汽奥迪三十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无法复制与跨越的积累与成就,彻底改变了中国轿车产业的生产制造格局,并奠定了中国高档车市场的基础,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qisx.com/yqbs/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