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说会不会得罪人?也许吧。当然,我也希望我的判断是错的,谁不想卖一部火一部,中国车市兴旺热闹,汽车人们最高兴了。但每年,也总会有不少车型失败,上市前被寄予极大期望,而消费者就不买账,原因各样,有质量问题、有审美问题、有形象问题、有面子问题……中国市场之繁荣,让中国车主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群,可选择的新车琳琅满目,面对不合适的产品,当然有说“不”的底气。

以下九部(原来是十部,还有一部斯柯达柯珞克,后来我觉得它只是名字拗口,其实没比其他斯柯达更怪异,应该还是能卖得不错,就把它删除了),是我在年,各大品牌预计在中国市场上市的新车中挑出来的,先声明,排名不分先后,理由纯主观胡说八道,欢迎有不同看法或者补充“漏网之鱼”,准确率有多少?明年今日揭晓。

长安PSA帝艾斯DS7

我甚至都没把握正确写出这部车的全名,对对对,我先自我检讨业务不精,但你试试把这个品牌印在一张A4纸上,拿到公众中问问,看有谁认得?年,你知道DS品牌在中国市场一共卖了多少部车吗?是0.万部,比快凉了的观致还少卖1万部,简直不可思议!

这是怎样做到的?

法国人把骄傲,完全释放在DS上,把他们对一部豪华车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要命的是,这种骄傲,是排他的,容不得参入其他市场的思维,要求中国人能理解法国设计精英的审美?LV包包等情怀价值高于技术价值的产品可以,但放在一部卖十几二十万,档次高不成低不就的汽车上,一年有0.万人,就是共鸣的回响。不信你看看DS在每次车展上的展台,黑地毯加水晶吊灯,还有一部99%中国人没见过没共鸣看不懂的DS老爷车,法国人说这是冰冷高贵,但中国人就觉得阴森恐怖,瘆得慌。

配套的还有DS的营销策略,天天说什么法国浪漫情怀精彩设计,隔三差五又组织车主媒体去法国朝圣祖先,嗯,能懂这些的中国用户,就多达0.万了。DS各款产品也是如此套路,天天YY精英,尽出怪招,表链式真皮座椅好高端,但中国用户一拉开车门就说:“我儿子的饼干碎洒里面了怎么洗?”又或者一买车就套上米奇椅套加佛珠坐垫,从法国香街到中国城中村,后视镜上绑上红丝带,刷卡后即达。

DS7显然还在继续着骄傲,我看了一条DS7的宣传短片,新车内外依然前卫怪异,后排空间依然不如她希望挑战的所有对手,我能记住她最大的卖点,是拥有一盏拥有一排水晶般剔透LED光珠,并且这些光珠还能旋转,绚丽灿烂,不知所谓……

广汽丰田CH-R/一汽丰田奕泽

其实这部车同样是“怪异”的,这是阻碍CH-R卖好的第一道难关。不信你回顾一下以往,中国市场上有哪部长相非主流的车是大卖过的?“大气”、“中庸”、“平和”,这些为人道理,处事标准,大部分中国用户会贯彻到买车这件事上。

“其实,年轻人比你想象中保守得多”,这句话,我不止一次听做市场营销的朋友感慨。做新车PPT时,总会陷入一个逻辑陷阱,认为年轻人就是前卫的,敢于创新尝鲜的,但事实上,到了选择的时候,选择一部不起眼的轿车作为人生第一部车的年轻人,和第一志愿考公务员的年轻人,一样的多。

好在“怪异”这件事,是丰田干的,结果肯定比法国人干会好。但CH-R还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可怜的后排空间。为了追求双门跑车的形态,后门被设计得像是隐约,腰线恨不得一飞冲天,连累后排车窗被一再压缩,我在日本试过没有天窗的版本,那种被关在小黑屋的憋屈感,肯定是中国用户不能接受的。

所以,留给CH-R发挥的空间就变得有限,可以预见,这部车口碑肯定会两极化,要么很喜欢,就像我喜欢菲亚特和自由侠一样,新车一到店就开回家,一刻都等不了。要么就根本不考虑:妈妈说,她坐在这个后排会晕车,还是买凯美瑞吧。

东风标致新

我保证,法国人看到全新会很开心,得意地说:看,这才是我们的标致,这才是法国车。上一代,看起来更大,显然这是法国人妥协的作品。这个已经早就忘了怎么做一部大车的国家,勉为其难为所谓的“国际化”市场,造了一部大车出来,可惜也没能热销,这给了本来就不乐意的法国人借口:看,我就说学德国人日本人不行,你们不听,这次新,不听你们的了。

标致和DS一脉相承,骨子里面是“法国优先”的,去标致博物馆看看你就能明白,这个诞生了多年的品牌,汽车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两个多世纪来,他们家造过的东西,从雨伞、电视、洗衣机,到木锯、摩托车、胡椒研磨器,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而汽车历史同样牛逼,你知道奔驰是发明汽车的品牌,但没多少人知道标致是全球第二个造车的牌子,仅仅比奔驰晚了3年,而最早期的标致汽车,极度豪华,更胜奔驰!

“法国优先”,才是这个品牌发展的原力,标致这两百多年来,生产的各类工业产品,包括汽车,其实都恰好是对应历史时期,法国人最需要的产品。现如今的法国人不需要大型豪华车,标致就造不出,也没意愿用心造大型豪华车,已经是他们能想象到,可以和法国人生活匹配的最大尺寸轿车。

这就是现实,一部纯法国思维的汽车,和在生产研发阶段就注入国际需求的德美日新车相比,最大的差异,是需要场景(回到法国)才能匹配出完美的,中国市场,中国用户,不是不会欣赏,是干嘛要去欣赏?

沃尔沃V60

任何拿一部旅行车到中国,并且企图要卖得好的行为,都是一厢情愿,沃尔沃标榜新V60是一部原汁原味的北欧旅行车,但结果是,越原汁原味,卖得越差。

别误会啊,我也觉得V60很漂亮,但我和你觉得她漂亮,肯定也不能让它卖得更好。卖车不是一厢情愿的,适应国情才是王道,美国卖得最好的F和中国卖得最好的五菱宏光,试试交换市场,想想都觉得搞笑。

旅行车只能在欧洲活,也只应该活在欧洲,因为欧洲的汽车平均车速,是全球最高的,而且路况也是全球最好,同时山路多弯道多。除了旅行车,你再找一类具备装载能力,又能开得飞快的汽车给我看看?

中国市场的现实是:要装人去买MPV,要装货,有SUV和五菱,旅行车能装什么?13。

捷豹E-Pace

好消息是,E-Pace会加长,坏消息是,E-Pace会加长。

先说说加长这件事,捷豹还真是点背,这个看似能点石成金的技巧,搁他们身上就没啥效果,XF,L了,XE,L了,然并卵,销售数据依然只能自己和自己比开心,所有轿车加起来,年平均每月能卖0部左右。

喜欢捷豹的人说,豹子是优雅的,加长这件事,亵渎了最美丽的线条,因为加长的手法简单粗暴,就是把后门生生拉长,搞得豹子像怀了孕似的。如果不加长,被骂得更惨,中国车主对后座空间有全球最高的要求,火星人肯定以为中国人比英国人高大至少20%!所以,E-Pace不加长,死定,我在LA车展专门体验过后排,大概就是马自达2的水平,但加长了,我至今想象不了它会变成咋样,里外不是人,难搞啊。

北京现代ix35

有一段时间,韩国车是靠媲美日系车的可靠,80%日系车的价格,不输欧洲名牌货的造型,风靡中国车市。现在呢?不知道是否和他们挖的欧洲设计总监,升了官无暇过问设计,现代(起亚)的新车一下子退步了好多,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长进,现销量全面失守,别怪什么局势原因,就是自己不进步,在中国卖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连原地踏步的机会都没有。

你看看新ix35那模样,别说欧洲名牌货,我们一堆争气的国货,哪个内内外外不比你漂亮,价格肯定不比你贵,而且品牌形象也上来,现如今,过年你开个现代会老家,能比你开部吉利、长安、传祺、荣威……更长脸?

这个级别的竞争最残酷,比脸比装备比配置比造工比性能比配置比一切,国产车的强势进步,吞掉韩国车太多的蛋糕,说实话,留给他们的空间真的不多了,除非拿一部石破天惊的精品出来,而ix35,显然不是。

一汽红旗H5

情感上,我多么希望对红旗H5的判断是错误的,明年今日,可以看到红旗H5卖赢阿特兹,鼓掌祝贺。对国产车,我就是偏心,就是双标怎么了?这是“国际惯例”!每个国家,从老百姓到车评人,肯定都会对自家造的产品有偏爱,更宽容,我也是如此。

但红旗,这个中国汽车工业长子,真让人爱不起来,号称拥有全中国最坚实的造车基础实力,最充裕的研发资金资源,你磨了多年的这把剑(H5),居然还是个“逆向开发”,真让人失望。

“正向开发”和“逆向开发”完全是两个年代,两种水平,两种前途的造车路,前者是有诚意造车的车厂必选直路,只有正向开发,才能完全掌握一部新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造到有的放矢,命中市场痛点。所谓“逆向开发”,哪怕你H5是代表了最高水平,但和最LOW的众泰之流,也是分在同一个梯队。

看看H5的预售价,16-20万,已经能买到正宗的阿特兹,请给我一个买H5的理由?情怀?好吧。

木已成舟,H5已是弦上之箭,不得不发,要卖到,只能在价格上打主意,16-20万是没戏的,听我劝一句,13万起步,积累多点用户好口碑,先让新红旗飘起来,然后别再打现成平台的主意了,踏实自己干,看好你哦(5年后)。

东风雪铁龙C3Aircross

CH-R都不敢说能火,这部怪车能卖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上汽荣威RX8

看起来这部车符合一切大卖的元素,车身够大、端庄大方、7座布局、中控台一个大屏幕,竖的。

但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年代,为什么它还要用了一个货车底盘?

上汽大概会说,你这家伙不客观,胡说八道,这不是货车底盘,是越野车底盘,这是因为,RX8和长城H9、大通D90一样,是一部硬派越野车,拥有多种四驱模式,还有中后两把差速锁,能带你看“公路外的风景”。

对不起,我错了,你长得那么好看,说什么都是对的。所以,哪怕你有更沉的车身、更高的油耗、笨重的操控体验,都不要紧,只要开出公路,你记得的,都是“纯正硬派越野车”的好处。这部车,是给一大群,能撑起SUV销量半边天的,正宗越野车迷准备的,是他们渴望已久的好车,买回来以后,贴上“国家地理”贴纸,说走就走,实现不再上班,不再打卡,开车奔向梦和远方,切记,买了这部车,要离开公路,离开公路,离开公路,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qisx.com/yqbj/7761.html